电气工程学院
                                                                        
        
 
 
 

中文  

     English

首页学院概况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党群工作学生工作资料下载
本科生教育
 本科培养 
 本科招生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本科培养
您的位置: 首页>本科生教育>本科培养>正文
本科生教育
2018-05-17 22:18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源于1949年建校初期开设的电工学课程。1958年成立电机系,设电机制造专业,1961年设电机与电器专业,1972年成立电机工程系,设电机、电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7年及1999年分别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第一层次一流特色重点学科及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系及相对应的4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站博士后3600余人。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既有学术造诣高深的国际著名学者,拥有我国稀土永磁电机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任远教授,还有一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13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53人、博士生导师57人、副教授4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高层次人才32人。

学院电气工程学科保持第四轮学科评估档次,位于全国前列。依托电气工程学科建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创新中心(稀土永磁电机)、辽宁省高电压强电流与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网安全运行与监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能源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现代电工装备理论与共性技术重大科技平台等21个学科基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辽宁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风力发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学术气息浓厚。

近五年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45项,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发明专利授权127项,出版著作13部,发表SCI、EI期刊检索论文400余篇。

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领军等企业建立了涵盖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在内的全方位校企合作平台,极大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学术团队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建教学科研合作机构,改善科研与教学条件。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六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严谨求实的院风,着重创新的质量标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环境,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为学院迈进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先进行列的总体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社会的厚望与人民的重托激励着电气工程学院向培养优秀人才、建设一流学科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解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与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电能的产生(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水/火力发电),电能传输与管理(电网公司、供电局等),电气装备(如电机、变压器、变频器、开关与专业仪器等)的设计与应用,电气化交通设备(如电动汽车、电力牵引、电力推进等)的控制等。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选择余地,可选择行业包括电力系统、发电公司和电气装备制造企业,既可到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和高校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及单片机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与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受到较好的电工电子、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再学习能力。

专业特色

我校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辽宁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等。

师资优势: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7人。

平台优势: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8个。

就业情况

该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择业余地,既可到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科研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大中型企业等。

就业重点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北京重型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车集团、大唐电网公司、平高集团、许继集团等。

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274人,就业率为98.5%,其中升学94人。

自动化专业

专业解读

自动化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控制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电气、电子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运动控制、工业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工作,具备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实验与分析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专业介绍

自动化是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的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专业特色

自动化专业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辽宁省重点学科,并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人工智能与运动控制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

本专业已组成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梯队,共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5人;归国留学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市各级科研项目。

就业情况

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数控机床交流伺服系统、主轴驱动系统、机器人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交流调速传动系统、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变流器供电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计算机检测与控制、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机器人等方向、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也适合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运动控制、电力电子、工业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

就业重点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ABB中国等。

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181人,就业率为99.4%,其中升学43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生物医学工程是当代最具创新力、发展增速最快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最活跃的新经济增长点的朝阳产业。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立足医疗仪器行业,培养精通电子、电气、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技术,且具备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的全方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经本科四年学习,学生能够在医疗设备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营销、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维护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成为高层次工程和科研人才。

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理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通过医疗仪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本专业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医疗仪器相关的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生理信号检测和信号(图像)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掌握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及医学辅助诊断基本方法、以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景,掌握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医疗仪器研制、产品开发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技术方法。

本专业已建有医用电子学实验室、高级医疗仪器实验室、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医学基础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以及康复机器人研究室,核心课程如下:

(1)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类:电路原理、电工测量、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程序设计、单片机与DSP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分布式数据库。

(2)信息处理类: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

(3)医学仪器类: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成像系统、高级医疗仪器、临床仪器标准化与管理。

(4)生物医学基础类: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用材料学、临床医学概论。

(5)实验实践类: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电路原理课程设计、金属工艺实习、电工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我校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学士、硕士和医学电磁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三级培养体系。以工、医内涵紧密结合的特点构建了“生物医学电磁科学与技术、智能福祉机器人、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发展方向。专业教师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际名校和国内985、211大学,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涵盖了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学、生物学、医学等各学科高端人才,包括多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教育厅优秀人才等,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学术专长互补的专业教师队伍。

就业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最具活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医疗仪器、医学影像学、生物学、软件算法和互联网开发等广阔就业领域。

就业主要方向:现代医疗仪器研发,医用设备的电子、电气、及其控制设计,医用软件算法开发,医疗设备生产、销售、维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管理等。

就业重点单位:东软集团、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GE医疗、飞利浦医疗、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稳健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医疗仪器检验所、医院医疗设备科等等。

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46人,就业率为100%,其中升学19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为风电方向。以风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本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电方向)主要立足风力发电、兼顾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运行技术,可以为国家培养从事新能源产业领域装备制造、电厂运行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综合能源系统设计、风力发电整机设计、制造,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力发电零部件研制及其他新能源相关的设计、现场调试、生产制造、运维等工作。

专业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电方向)主要研究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控制技术、风力发电装备及系统运行技术、综合能源设计技术等,是一门宽口径综合性专业。主要培养新能源综合利用、风电机组装备制造、风电场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并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设计、生产、运行调试等跨学科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使学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风力发电设计与运行方面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综合素质,可胜任风力发电装备设计、运行维护以及新能源工程综合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相关课程:涵盖电气、机械、控制等多个学科,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电机组机械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风电机组控制技术、风电场电气工程、风电机组检测与认证技术、微电网技术、风电场规划与设计、MATLAB及Blade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专业特色

依托我校近40年的风力发电领域科研优势,发挥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强化学生新能源综合应用领域以及风电装备设计与运行服务能力的培养。形成电气、机械、气动相结合,发电机组与电力系统相结合,过程控制与结构动力相结合,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课程比较全面,针对风电装备设计提供全面课程教授学习。

专业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素质训练,将专业课程与实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关联的整体,注重和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风力发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新能源类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1+3+2基地),可为人才培养提供产学研实践环境,充分打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拥有国家外专专家、辽宁特聘教授、国家百人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奖获得者等高级人才7人,定期的海外交流开阔学生视野。

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路线,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设立多门双语课程,提升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同时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且在后续继续培养和深造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本专业所属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授予权,同时学校与丹麦奥尔堡大学、国网辽宁有限公司科学研究院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后续博硕士继续深造提供条件。

本专业学生就业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无限。

就业情况

本专业与国内外大型风电企业、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目标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发电厂、设计院、制造企业、高校等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运行管理、技术开发、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主要方向: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零部件制造各大中型企业、新能源开发、风力发电、国家电网、科研院所、外资企业。

就业重点单位:大唐电网公司、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辽宁双华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通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辽宁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华能福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丹麦Mita风电公司、挪威Windsim风资源分析公司等。

201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63人,就业率为98.4%,其中升学14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