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本学科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等多个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生命现象,研制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创新型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医学检测方法、生物材料、植入设备等。本学科的发展不仅加快了生物学和医学的现代化步伐,而且促进了工程科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的发展。
本学科点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物医学工程方向研究,立足医疗仪器行业,以“工”为主发展相关领域研究,2006年获得了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辽宁省现代电工装备理论与共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医疗福祉机器人研究中心、医用电子学实验室、高级医疗仪器实验室、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医学基础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本学科点特聘外籍院士2名,拥有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多名教师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分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工程学会生物电工专委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信息与健康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兼职,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术专长互补的专业教师队伍。
本学科点以工、医内涵紧密结合的特点,围绕生物电磁、神经工程相关领域的智能医疗装备以及福祉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面向高级医疗器械及临床辅助诊疗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学科交叉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在生物电磁信号检测及图像处理、神经工程与人工智能、智能福祉机器人等方面积极开展前沿问题研究,与美、日、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学术团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着力于关键问题与原始创新,围绕磁共振高精度成像方法与技术、脑电信号、CT图像、MRI图像等信号与图像算法,为医疗设备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在今后发展中,将继续面向医疗企业及健康服务,深入拓展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推进高水平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方向骨干:柯丽 白保东 任自艳 杜强 苑玮琦 李春胜 桑海峰 赵宇楠 杨俊友 孙柏青 刘振宇 项士海 韩凌 张艳丽 郭红宇 张殿海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