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沿革

1949年3月,东北工业部机械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铁西区筹建了“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49年9月,在招生班级中开设电工学课程。

1958年,学校更名为沈阳机电学院,成立电机系,设电机制造专业;

1961年,学校撤销电机系,成立无线电系,电机与电器专业并入无线电系;

1972年,成立电机工程系,设电机、电器、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79年,招收首批电机、电器专业硕士研究生,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

1982年,增设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硕士研究生专业,唐任远副教授赴奥地利参加第六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开创了我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技术协作(研究)的先河;

1983年,电机工程系设立微型机应用研究室(1984年并入新成立的计算机系);

1984年,电机、电器两个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唐任远教授团队为学校获得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86年,电器学科被批准为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

1987年,更名为电气工程系;

1990年,电机学科获得我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权,被批准为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电力传动及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获批设立电气技术本科专业,工业自动化(1997年国务院学科调整改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5年,工业自动化被批准为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电工学科被列为辽宁普通高校重点学科;

1996年,电器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

1997年,电机与电器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1998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成立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

1999年,成立电气工程学院,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唐任远教授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1年,唐任远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批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稀土永磁应用工程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中心,唐任远教授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2年,电机与电器学科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新增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电气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子权,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

2006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立医学电磁工程、人工智能与电气运动控制二级学科博土点,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级风电机组;

2007年,引进朱英浩院士,电机与电器学科再次获批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2008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2009年,获批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权;

2010年,获批设立风能动力工程专业(2012年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立新能源工程学院,姚兴佳教授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1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201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2013年,自动化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2014年,电气工程获批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姚兴佳教授团队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5年,新能源工程学院并入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6年,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学科荣列B+;

2017年,电气工程学科被批准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成立沈阳工业大学“任远-电机实验班”;

2018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教师团队”获批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邢作霞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压电器理论及应用教师团队”获批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0年,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021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2022年,获批教育部和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高品质永磁(特种)电机系统及在大型风力发电中应用研究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4年,获批能源动力专业博士授予权。



版权所有: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